张萍青网上预约挂号网上代挂号非常不错的
上海龙华医院预约排队挂号上海中医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50余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三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集体;2008年被国家、国家中医管理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管理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8.65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鲜明,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体检门诊等。年门急诊人次356余万,年出院患者5.4万余人次。科室设置,有临床科室43个,重点专科30个,医技科室6个,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数字胃肠机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管理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管理重点专科13个;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42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35个。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技术研究工作。
此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看病也一直“以科室为中心”。科室越分越细,并且通常只分不合,或者分多合少。这是因为分得细,可让医术往专精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机会成为“强科室”。在过去,患者只需跨越大内科和大外科之间的隔离即可,到现在,就出现了“一病多次”等现象,比如同样在消化内科,治胃病的医生不治肠病,治肝病的医生不治胆病,让患者看病更加折腾。“以医生为中心”,对患者的影响更大。比如不同科室的医生各看各的病,针对同一名患者的诊断和用缺乏沟通和协调,甚至在同一个科室内,医生之间的交流也不顺畅,医生各开各的,导致多疾病患者同时要吃很多种,有些还相互影响,有的医院通过师门诊来协调用。看一个专家就得挂一次号,隔天看同一位专家还得再挂一次号,以及医生只求自己方便等“以医生为中心”的做法,同样困扰着患者。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我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是长三角地区儿童医疗联盟和上海市西部儿联体牵头单位。
医院现有泸定路和北京西路两个院区,开放床位730张。设有30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技科室,是上海市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是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市儿童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新生儿代谢病筛查中心、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所在地,是上海市新生儿先心筛查诊治中心依托单位以及上海市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定点医疗机构。医院2024年门急诊逾268万人次,出院逾5.3万人次,手术逾2万人次,业务量位列上海儿童专科医院前列。
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具有高级职称近300名,先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6名,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项目近40人次。
医院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包括国家重点学科1个(遗传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重症医学、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胚胎与生殖工程),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儿童精准医学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卫健委重中之重重点学科1个(医学遗传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个(出生缺陷、实时检测)、上海市临床重要薄弱学科1个(临床药学),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1个(儿童保健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项目1项(儿童感染免疫与重症医学研究院)。以著名科学家曾溢滔院士领衔的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始终瞄准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开展遗传病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先后主编专著10部,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发表在《Lancet》、《Blood》、《Nature》、《PNAS》、《Am J Hum Genet》、《Cell Research》和《Haematologica》等国际权威杂志上,5次荣获国家级、20多次荣获省部级重大科技奖励,研究成果先后三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三次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